随着党务礼,王新命等人,陆续从云贵回来,坏消息是接踵而至:甘文焜自杀,贵州全境陷落;孙延龄,马雄发动兵变,广西宣布独立;巡抚卢震弃城而逃,湖南省府长沙陷落;最可气的是,绿营兵纷纷哗变,非逃即降;甚至于有的满洲大员,一听到吴三桂反了,当即下的摊倒于地,不能动弹。孝庄太皇太后急得是焦头烂额,这是她一生中面临最大的考验,而在前几次说降洪承畴,借刀杀顺治,助康熙除掉鳌拜,她都干得非常漂亮。她本来觉得,现在康熙也已经长大成人了,大清的江山也已经坐稳了,该到了颐养天年的时候了。不想现在又赶上吴三桂叛乱这档子事,看来自己不得不再次出手了。

早朝时,当太监门把乾清宫的大门打开时,上朝的大臣们惊异地发现,在皇帝宝座后面,还端坐着一个人!通过疏疏影影垂下的帘子定睛一看,原来是孝庄!大臣们先是诧愕,随后都明白怎么会回事了。正好!今天正需要一个管大事的!

康熙刚一宣布早朝开始,一个接一个的大臣提着朝袍下摆,跪倒在大殿之上,一数,不多不少五十三个!

康熙见到这场面,不禁问道:“众爱卿,你们这是为何?”

带头跪下的索额图率先说:“陛下,自明珠、米思瀚、莫洛、魏东亭等人鼓吹撤藩以来,我大清半壁江山已丧于吴三桂之手,百姓水深火热,朝廷国将不国。所以今日,臣等五十余人斗胆奏请圣上诛此六人,以谢天下!”

康熙压住火气,说:“索相,前次你和图军门已经奏过此事,朕已有言,撤藩乃朕之旨意,他人何罪之有?此事无须再奏。”

图海说:“皇上,此一时彼一时。前次臣等拙见,也料想到吴三桂起兵作乱,不过云贵之间。不曾想,短短三个月过去,伪缴所至,官民率相叛乱,使我大清几乎与刚入关时一样,到处皆是敌人!造成如今这种被动局面,明珠等人罪责难逃!”

“是啊,皇上,不诛此六人,不足以平民愤呐!”其他大臣也跟着七嘴八舌地附和道。

“明珠,要杀你们几个人谢罪,”康熙望着这六个吓得面色惨白的人问道,“你怎么看?”

“皇上,”明珠扑通一声跪下了,其他五人也纷纷跟着跪下来,“臣等主张撤藩,原也是为国家计,不曾想竟会造成今天这个局面。若是诛杀臣等,可以挽救大清,臣等甘愿一死以报皇恩!”

“臣等甘愿一死以报皇恩!”

大堂之上,突然安静了下来。

“哀家来说两句吧,”随着一个苍老但有力的女声发出,众大臣不约而同都把目光投向了垂帘之后的孝庄,“大伙想想,吴三桂他为什么造反?”

“这…”众人一时不知该如何回答。

索额图说道:“是因为吴三桂想世守云南,永保富贵。现在朝廷撤了他的藩,他感到无路可走,才举兵造反。”

孝庄不紧不慢地说:“索相,你错了。”

“那是因为?”

“这个吴三桂是一个脑后长了反骨的人,他自从被逼着做了清臣以来,脑子里时时刻刻不惦记着他复国的狂妄计划。诸位你们可能不知道,吴三桂两次提兵从与李自成作战的前线返朝,而朝廷从没有下过这样的命令;朝廷本想派他去进缴南京福王,他称病不去,私下对人说对明朝‘终身不忍加一矢也’;在汉中时,他几次三番拒绝朝廷进军西南的命令,私密接受了伪永历‘汉中王’的封号;在昆明时,他明里上《三患二难疏》,准备进兵缅甸,私下里却勾结洪承畴,问计谋反之策。”

孝庄说得勾结洪承畴这件事,是发生在康熙元年,吴三桂出兵缅甸之前的事情。

那天,吴三桂的老上司洪承畴来到昆明,布署机宣。谈完公事之后,吴三桂留洪承畴吃饭,二人好久不见,自是胡吹海喝一番:“皇上圣明!皇恩浩荡!此次进兵缅甸,吴某一定肝脑涂地,以报圣恩!”

官腔打完之后,酒也喝得差不多了,吴三桂摒退左右,突然跪倒在洪承畴脚下,哭道:“求老师救我!”

洪承畴被这一幕弄懵了,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便想搀扶起吴三桂:“三桂啊,你现在身为平西王爷,还有何难事把你愁成这样?快快起来说话。”

谁知吴三桂依旧跪在那里,不肯起身:“如果老师不肯救我,学生就跪死在这里!”

“哎呀,好吧,你说吧。”

吴三桂一抹眼泪,说道:“老师,我一直想光复明朝,可怎么也做不到!而且我越不想干什么,朝廷就越让我去做什么,这该如何是好呢?”

洪承畴一听,原来是为这事啊。说深了吧,自己做为朝廷命官,千里迢迢跑来教人谋反;说浅了吧,又觉得对不住吴三桂。思前想后,踌躇了半天,最后决定要以实相告:“你我二人屈身于满洲,实一时隐忍而已。追永明王宜宽不宜急,”顿了一下,凑到吴三桂耳边,“不可使云南一日无事。”

吴三桂愣了一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