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大概留了崔弘度几个时辰,一起用了饭,才让他离开。崔弘度的心里很清楚,杨浩面对的是什么。重伤李建成的消息,弥散开后,很明显他站在了世家的对立面。而这种情形,恰恰是杨广最为需要的。崔家,与秦王府的关系千丝万缕,纵然是世家。这次也只能站在杨浩的身后,成为他的后盾了!

离开大兴殿的崔弘度满是心事,而大兴殿中的帝王也同样是眉头紧锁。大约片刻,萧皇后领着几个宫女内管官来到了杨广面前,看着眉头紧锁的杨广,关切的唤道:“阿摐,你怎么了?”倒是杨广听见皇后的声音,抬头露出笑颜“颜儿好久没这么唤我了,今天这是怎么了?”

萧皇后看着杨广道:“朝会结束,便有内官告知我了,你要让杨浩去河阳当都尉,后来又听闻他在国子监把唐公的长子打的昏迷,至今未醒。想着这些事情,臣妾怎能不来见陛下呢?”

杨广笑道:“皇后想说什么?让朕猜猜,是不是要劝朕收回成命,让杨浩安安稳稳的承袭爵位?”

萧皇后被猜中了心思便道:“他还是个孩子啊,阿摐,你怎么能让他承受世家那么大的压力呢?”

杨广有些惆怅又无奈的看着皇后,最后缓缓说道:“昭儿的身体这两年是每况愈下,朕又何尝愿意将世家个问题这么早跑出来呢,只是昭儿的身体,朕担心,仁安年纪还小,昭儿身体又不好。杨浩终究是姓杨,这压力朕不想让昭儿或者是仁安来承受。所以,那便又朕来办,杨浩是朕的侄儿,从小与我多有亲近,希望他能懂朕,替杨家,替昭儿和仁安受着。以后,朕会慢慢补偿他的。”言罢不由的紧握住萧皇后的手,萧皇后也心知杨浩是在替他的儿子和孙子承受这一切,不由得同杨广说道:“晚些时候,将他宣进宫来吧!臣妾想跟他说些话。”杨广回道:“是该见见他了,马上就要离开大兴,去外地任职了!于是呼来内官,让他们晚些时候去宣召杨浩入宫。”

......

大兴城秦王府

崔弘度的马车已经驶向秦王府,崔弘度在老吴管事的引领下来到了平时侍卫练武的武场,在这偷偷的看见了杨浩和他的长子长轩,和次子长龄在交谈着什么。于是,便起身前去,朗声道:“你们几个在讨论什么,这么热火朝天的。”崔长轩和崔长龄已然起身,的同时杨浩也起身,只听两人行礼唤道:“见过父亲大人!”杨浩则略有尴尬的低声唤了一声“舅舅。”一旁的崔长轩则耿直的说道:“爹爹,少郎君在跟我们讨论兵法,他说了些在国子监学到的东西,儿子觉得很有道理,便跟他讨论了一些实战。”

崔弘度笑着问道:“说的是哪场战役啊?”崔长轩回道:“是开皇三年的沙钵略与阿波之战。”崔弘度又问道:“讨论的内容呢?说来听听。”杨浩有些惭愧的说道:“开皇三年是隋初,突厥强盛,多次攻隋,抢掠牲畜、财物。这对于边境百姓而言,可以说是苦不堪言。而我大隋暂时实行的防御政策是为了适当的时机进行反攻。打仗嘛,拼的是国力和军力,突厥是游牧民族,在国力上自然不能同我大隋一样。但是,草原民族多民风彪悍,士兵的战斗力也远强于我大隋,如果任其横行,必是我大隋的一大隐患。安平之时自然好,但是,谁又能保证顺风顺水。为使我大隋立于不败之地,突厥这一仗是必须打的。说到这,就必须佩服皇爷爷了,利用突厥自己的矛盾,以己之矛攻己之盾。此乃上上策。孙子兵法有云不战而屈人之兵。”

看着面前的杨浩,听着的他对这场战斗的见解,崔弘度感觉被震惊了。他从来没有想过,杨浩对兵法熟稔到如此地步,不禁呆住,过了片刻才连说三个好。同时面色不善的对崔长龄说,同样在国子监学习,你看看少郎君,再看看你。你哥哥在你这个年纪,早就跟着为父一起驻守北疆了。

看着崔长龄苦叽叽的样子,杨浩心里一乐便说道:“舅舅也怨不得表兄,他在国子监也是很努力的,只不过我有幸得他人指点,才能对兵法和战斗有这样见解的。”

崔弘度知道这是杨浩在为崔长龄开脱,便缓和道:“今日朝会,陛下说了关于你袭爵的事情!”杨浩听着已然一颗心悬着便问道:“怎么说。舅舅不是面容戚戚的回来,想来应该不是坏消息”崔弘度笑道:“不是坏消息,却也不是特别好,陛下将你外任去了河阳做都尉。让你建功立业,同时离开大兴。想来你也知道,你今天的作为。唐公的儿子你都敢打,本来以为不是件好事,不过,如此看来,倒是甚好,你离了大兴,他们便也就不能拿你怎样了!”

杨浩想了想问道:“那我这学,岂不是不能再上了?”崔弘度笑道:“自然,外任为官,岂可在国子监在浪费时间呢,崔弘度是个武将,始终觉得读些圣贤书是荒废时间,其实杨浩本也不喜欢读那些文绉绉的,不过想着李靖还在国子监,心下遗憾,脑子中浮现的想法是自己竟然被迫辍学外任为官,真是幸也不幸。”

崔弘度看着杨浩惋惜的表情,以为他贪恋京中国子监的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