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大将军拿着穆先生整理过的情报发愣。    这都是关于英王楚林的,问题是他没看出来有什么值得拿给他看的内容。    穆信先不言声,等他看完了用询问的目光看过来时才说:“英王最近情绪不对。”    这个文武双全的王爷一向挺重视形象的。最近却有点暴躁。    威胁以失仪之罪杖责内侍,这事单看不奇怪,他知道那是董澜的眼线,有火气很正常。    但是和别的事放一块看,就看出来了。    不说别的,就说天子最近排的那两出戏吧,英王也受邀去看的。别人看得沉迷叫好,他拉着个脸在旁边不说话,结束之后别人兴致勃勃地谈论,他来一句:“下九流的东西,有何可议!”甩袖子走了。    以前的英王,就算心里不悦,也不会当场给人这种难堪。    董澜被他一提醒,再去把情报看了一遍,这回也有感觉了。有的事还是他亲眼见到的,此刻一回忆,不禁露出了志得意满的笑:“看来英王也沉不住气了。”    这个楚林是他的大敌,也是最忌惮的人。这种忌惮在楚林进京被困之后减弱了,但是现在董澜才发现,其实他不仅是忌惮,还有一种单纯作为对手的竞争意识。    楚林是被困了,可是他的成就他的风采甚至他的姿容仪态,可一向都是京中人士津津乐道的话题。董澜只比他大一点,正好也是文武双全风仪出众的人,过去一直是被拿来与楚林比较的对象。    他成为一手遮天的权臣,楚林成为半个阶下囚之后,这种比较不怎么出现了,但是董澜很清楚,楚林的名声没有半点毁坏。说不定将来史书上,他还会因此获得更多的赞誉。    应该说楚盛提供给林晨的消息没错,董澜确实是一个很在乎名声的人,尽管这也抵不过权势,和未来开国之君的诱惑。    不过一想到将来史书上自己的评价会低于英王,就算他以后能授意那些笔杆子,叫人在笔记野史里给英王添几个污点,他也仍然心里不舒服。    哈,这下可好,英王被困于京,小皇帝不务正业,他终是保持不住他的君子风度了吗?    董澜抵制不住心里的喜悦,微笑起来。    穆信不知道自家主子内心如此丰富,他莫名其妙地看着大将军突然笑起来,清了清嗓子,提醒:“将军,要当心英王铤而走险。”    这才是他郑重其事把消息汇总交给董大将军的原意啊。    英王行事是比较四平八稳的,虽然用起奇兵来也一样出神入化,但总体来说,他跟董澜用兵是两种风格,不好剑走偏锋,为人处世也是如此。所以他在京中多年,又被看得很死,穆信以前不担心他折腾出什么花招来。    但是现在他情绪明显不对,那就危险了。谁知道一个破罐子破摔的人会干什么?当场拔刀砍人都是有可能的。何况楚林当了这么多年带兵的实权亲王,手上有一两个暗子没暴露,简直太正常不过了。    董澜被他一提醒也警觉起来,让穆信去安排,对英王要更加注意。而且还要防着他同归于尽,亲自来行刺。    讲真,董澜这个文武双全是掺了水的,他打仗厉害,打架一点都不厉害。    两个人想得很深远,虽然想歪了。不过这不重要,林晨制定的这个计划的第一步,本来就不指望他们从这点线索就看出来楚林要疯。    她的目的,也就是让人注意到楚林的不对劲,给将来埋个伏笔,让人想起来之后能恍然大悟地说一声:“原来早就有迹象了。”    这种迹象都是装的,一天天不动声色的表现出来,林晨把这事当作业布置,偶尔系统也会作为任务发布。    楚林不像楚盛,他不用林晨监督就很认真,一定会自己先在脑子里过一遍,再与林晨商量着改动,然后有机会的话演一遍,最后定稿。    演出来效果确实很好,他现在看着就是一个久困而暴躁的人,挺惹人同情的,被他呛的人有董澜的人,也有中立的,还有他以前交情不错的,不管哪类,都好脾气地笑笑,不跟他计较。    当然,这不跟他计较里,有的看他如看死人;有的看他有惋惜;有的看他有同情。    楚林面上不显,心里明白得很,也只能苦笑了。    如此进行了足有半年,他“狂躁”的次数越来越多,真正的计划,也终于可以开展了。    这天,楚林还是照旧去西苑训练宫女。其实这几年时间,宫女都换了两拨了,这批又是刚新来的宫女,相当于又要从头开始。早先的人都被楚盛调走,有的安排去学戏,有的没这方面天份则安排做了别的,有些运气好有去处的,楚林干脆大笔一挥,放她们出了宫。    留给楚林的,就是眼下这一百个缩头缩脑、头不敢抬目光不敢平视的、年纪十五六岁的新一批宫女了。    楚林这两年也不是白学的戏,他现在找到一个小诀窍,只要忘了自己在演戏,代入此情此景——特么的他想不狂躁都难!    “都站直了,昂首挺胸!看着我!”他气沉丹田,怒吼一声。    鹌鹑似的一群宫女眼泪都快吓出来了,她们都是平民女子,年纪不大,一入宫学了规矩在各处干杂活没几年,稀里糊涂地被调到西苑学什么练兵,整个人都是懵的。    被楚林这一声,吼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