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是去岸上了吗,咋这么快就回来了?杨老头了,没和你一起回来”?刘浩抖抖自己的衣服,把地上的木盆重新放回了架子上。

“大哥,人找到了,今天我们一上岸就看到了他”,毛头牛头不对马嘴的回答道,整个人显得很是兴奋。

“找着了,真的?人了?”,刘浩听到毛头的话先是一愣,然后也是和毛头一样的兴奋起来。

“和杨部长在一起,被李叔他们看着了,开始他还不想来,浪费了我两个米饭团子,才把他哄上船。后来他看我们要行船出海,他又闹着想下船。多亏了杨部长,一棍子敲在他脑袋上,敲晕了才把他带出来”。毛头一边回答刘浩的话,一边不时的抱怨表功。

“老杨头,没看出来啊,平时还真没看出来啊”。刘浩听了毛头的话也是觉得不可思议,因为杨老头平时的表现太老实憨厚了。

“可不是,不说我,连王二哥当时都给愣住了,说没看出来老爷子如此虎威,甘拜下风了。杨部长当时只是摇了摇头说,可不能让他下船跑了,不然我们可是尽亏两个米饭团子了”。说到着毛头先哈哈笑了起来。

刘浩也是莞尔一笑,想象当时的画风该是的确幽默,不过他更觉得自己先前是小看了老杨头这个人了。不过刘浩又是一想,这年头能活下来的,有几个又是简单的,便也不再做他想。

刘浩他们要找的人对他们很是重要。作为一位未来人,刘浩深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道理。刘浩对杨定河说要去岸上转转的话并不是心血来潮,而是早有打算。前面说过,刘浩的转转并不是纯粹的只是转转。他是要去补充物资钱粮,去抢劫,目的是让自己和岛上的一单人都活下去。

可是岸上普通的老百姓是穷的一无所有不值得去抢,刘浩为了自己以后的发展也不同意去抢。然而像王万和那样的老财主都躲在坚墙厚堡里面,想让他们交出钱粮来这可是千难万难。这时候,刘浩就想到了一样东西——火炮。刘浩知道自己如果想在这个时代活下去,活出彩,火炮对他必不可少。刘浩自己是个实力至上主义者,他认为他有了火炮,他就会拥有一切,钱,粮食还有自己立身的地盘。

有人说,刘浩为何不打起反旗,直接聚兵造反,对各个堡垒城池就像其他起义军一样蚁附而攻。

这的确是一个方法,古来的起义造反派也都是这样做的。可是这样又回到了原点——粮食。中国有句古话叫做竖起招兵旗,不缺吃粮人。这句话就从根本上说明了问题。人们造反的根本原因是没饭吃,造反的目的也是为了填饱肚皮。后世大家都在感叹中国吃的文化的博大精深,这也从另一个方向体现了中国先民的生活困苦。只有吃的多了,才能知道哪些能够吃。

刘浩还有个他不能像别人如王二、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那样直接举旗造反的原因。就是山东的地理位置太过重要了

在军事上,刘浩地处山东登州府这是大明王朝戒备辽东女真的战略前线,加上登州兵乱刚定,整个山东地界上是大军云集;从政治上,山东靠近京畿,拱卫京师,稍有异常必然天下震动;在经济上,京杭大运河跨省而过,目前的大明王朝,北方是乱的一塌糊涂,为了延续王朝国柞寿命,钱粮上可以说朝廷是极为看重江南这个钱袋子。

所以,如果刘浩这个时候傻头傻脑的举旗造反,那么他必然马上会承受来自大明王朝的雷霆之怒。

刘浩不是傻子,他和他的傻兄弟们现在不会去找不自在。所以刘浩他们现在可以做的是当当劫匪,做做海盗,可千万不能做什么起义军,造反分子。

毕竟,打击劫匪海盗是地方政府的是,围剿造反起义武装,这就是国家的事了。这孰轻孰重,刘浩还是分的清楚的。

人找到了,刘浩很兴奋说了一声:“走,看看去”。就抓住毛头向外面跑去,没反应过来的毛头被他拽的跌跌撞撞差点摔倒。

刚跑到门外,先前哭哭啼啼跑开的秀儿,这时又到了刘浩门前。她手里端着一个木盘子,盘中放着一碗糙米饭,一块巴掌大的鱼和一小份的豆芽菜。秀儿的眼睛红红的,显然先前哭的很是厉害。她是来给刘浩送吃食的,尽管她心里满是委屈,可是她记得自己爹爹的话,“他是个强人,千万不要惹恼了他”。

刘浩和毛头停了下来看着秀儿,秀儿低着头战战兢兢的端着盘子站在刘浩的面前。

毛头很是诧异的看了看秀儿,又看了看刘浩,刘浩眼睛直直的看着秀儿。毛头不自然的缩缩脖子就想溜开,可是又被刘浩一把抓了回来。

“你在这里做什么”?刘浩问道。

秀儿不说话,低着头只是端盘子的手跟着抖的有点厉害。

“你是来给我送饭的啊,不用这样我每天都是自己去和兄弟们一起吃的,这饭你自己吃吧,不用管我了”。说罢话就拉着毛头绕开秀儿像外边走去。

当他们绕过秀儿的时候,秀儿低着的小脸上,眼泪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