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还会加大力度制作这种重弩箭,朕决定把这种重弩箭编制成重箭步兵,把精骑的长枪也换下来,用上火铳。”

“弓箭手们所有人员全部替换重弩箭,让他们各个都成为我大庆的神射手。”

“林峰的功劳不小,官升三级是他应得的,朕很看好这个年轻人....”

皇帝接连几次提起林峰,让几人心里对这个林峰产生了很大的好奇心。

火铳?

重弩箭?

还有那寒山关的交易市场。

听说还搞出了砖窑厂瓷器厂这些,真的是林峰一个人想出来的法子吗?

还是说,这林峰身边还有其他的高人在其背后指点?

一时间。

几人心里都有这样的疑惑。

林峰此人,好像突然就横空出世了,从一个个小小的县令,在半年之内就一跃成为了寒山关的守备之将,这样的升官速度在大庆闻所未闻。

就这林峰,是大庆国唯一一个。

李稷跟着附和。

“林峰这样的人才,确实是极其难得,之前听微臣小儿说起过一次这林峰,他在陵县的一些作为,确实是令人大开眼界。”

“听说他刚去陵县,就让陵县的几个富商们捐钱捐物,商户们卷上来的钱粮,他都分给了遭受荒年的百姓,然后首先搞起了陵县到渝州城的官道,还联通了周边各个县城的县道。”

“林峰说的一句话没错,要想富就得先修路,还有陵县的砖窑厂他请的并非全是工匠,更多的都是陵县那些吃不上饭的贫民子弟,每天管三顿饭,天天都能吃上有油水的菜。”

“这才让陵县百姓的日子,也跟着渐渐好了起来,由此可见,林峰这人的心性确实是不错。”

李稷的话。

让皇帝都听得入神。

忙问:“后来呢?”

李稷笑着继续往下说,“后来,林峰还自己搞出了水库、水车,听他说这样在旱灾来临的时候,也不至于全年无收。”

“他还免了当地百姓三年的赋税,说他自己想办法往上补,百姓本就生活艰难,这赋税一免除,百姓们高兴的在县衙门外庆贺了整整一夜....”

听着李稷说林峰,皇帝也是一脸的欣慰。

他感叹:“要是我大庆的官员都像林峰一样,那可真是我大庆之福运。”

“国运昌盛繁荣富强也指日可待!”

大庆国一年比一年增高的赋税,已经让百姓们入不敷出,要是再加上年年饥荒,大庆国一定会横尸遍野最终走向亡国之路。

这些问题,皇帝知道,各位官员也知道。

可他们改变的并不是国策,而是对百姓的继续剥削跟压制,这让百姓们怨声载道,官员们依旧我行我素说是要尊崇大庆国法制度。

问题就出在决策者的身上,可他们竟然没有一人敢提出来。

这就是最大的问题所在!

几人这点头称是,“陛下说的在理,我大庆国是该多提拔一些像林峰这样的官员。”

皇帝留下李稷几人商议整改一事,一直到天黑之前才结束。

隔天。

李家老二李贞桦就带着人秘密出了京城。

三天后。

皇帝当朝宣布,东南西北四路巡抚全部出京,明面上是巡查各处,其实,就是秘密查处各地的官员贪腐,还有一些冤假错案。

四路巡抚齐齐出京,这样的阵仗还真的不多见。

就在刚刚宣布巡抚出京的当天,京城就被抓了三波贪腐的京城官员,而且这些案件已经是证据确凿,再无更改余地的大案件。

一时间。

京城的官员人人自危,随之而来的坊间谣言四起。

“听说了吗?那户部钱粮的王家,要被秋后问斩了!”

“不是吧?王家也被牵扯进去了?”

“还不止这些呢,听说李丞相家里的三个儿子都被贬到了边陲小城去了,难道李家受了这次贪腐的影响?”

“哎呦,这贪腐案件一查下来,拔出萝卜带出泥,肯定有不少人要跟着遭殃,可要真能够敲打一下,应该也会有一定的震慑效果....”

“天下的贪腐案这么多,哪里能够查的完?”

谣言起的第二天。

就有官员打着捐钱捐物的幌子,给京城衙门送了不少的钱粮。

有一个就有第二个。

很快,各处初级衙门门外就堆满了钱粮的箱子,全是请的抬工出动的,有的家里抬了一箱,有的抬了两箱,还有的直接拿了银票前来。

衙门让他们留下姓名,可没有一家肯告知雇主姓名。

再后来,这些钱粮就全部都入了六部衙门的账上。

两日后。

朝廷运粮大队就从粮仓出发,发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