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

这是啥玩意?

在当下秦朝,书写材料多以竹简和布帛为主,第一次听说,还能在纸上写字的。

这那不成又是赵牧之发明的新鲜玩意?

在亲眼见过他设计的酒厂、酿成的樱桃酒等等诸多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新鲜事物后,蒙妍对他也越发产生好奇。

这个人,简直就是神仙转世!

正想着,一阵清脆的悦耳铃声传来。

那些小孩子们齐齐起身,恭敬地看着赵牧之。

“夫子再见。”

赵牧之满意地点头,大手一挥。

“下课!”

孩子们如出笼小鸟,欢快地跑开了。

赵牧之也注意到蒙妍,朝她走来。

“你怎么来了?”

蒙妍现在满肚子疑惑。

“师傅,刚才那铃声怎么回事?”

“这个啊,叫做下课铃,相应的还有上课铃,只要铃声一响起,就算不用说,大家也能知道该做什么。”

古代没有钟表,又是在村里,大家对时间的计算依旧以感觉为准。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有了这铃声,便能起到时刻提醒的作用。

“这铃声呢,还要配合此物一起用。”

赵牧之说着,拿出一长得奇形怪状的物体。

外表透明,里面是白色砂石。

一翻转,砂石还会流动。

蒙妍倍感新奇,捧在手心里翻看个不停。

“师傅,这有什么用?”

“这东西叫做沙漏,是一种常用的计算时间的装置,也就是你们常说的漏刻。”

蒙妍张大嘴巴,不可思议。

“师傅您说这是漏刻?!可这体积未免也太小了!一只手就能拿的起来。”

在她印象中,宫中所用的漏刻可是个庞然大物。

而且漏刻主要用的是水,并不是沙子啊。

“我只是在寻常所见的漏刻上稍加改良。”

“水做的漏刻,一到寒冷的天气,便会冻住,因而不准。用沙子来代替水,就可完美避开这一现象。”

蒙妍怔怔地点着头,对赵牧之又一次萌生敬意。

师傅懂的也太多了!

光是这一个漏刻,就能被他研究出这么多学问来。

“对了师傅,这纸又是何物?刚才那婶子说,还可以在上面写字?”

一提起这个,赵牧之可就来精神了。

“纸,这可是我华夏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徒儿,想不想亲眼看一看造纸的过程?”

蒙妍眼前一亮,重重地点着头。

想!

太想了!

片刻后。

蒙妍抱着一大捆树皮,一脸懵逼,跟在赵牧之身后。

刚才师傅说要带她去参观造纸,可却带她捡了一路的树皮。

实在忍不住。

“师傅,捡这些树皮作甚?难不成你要烧火?”

可这也还没到饭点,太早了吧。

赵牧之总算停下脚,扭头看着她。

“一会你就知道了。这些树皮,那可是顶好顶好的宝贝。”

哈?

这年头,连树皮都是宝贝了?

蒙妍不置可否,跟着他,走进一间木屋里。

刚一进来,就看见里面摆着好几口大锅,一旁几名壮汉正在烧着柴火。

一见他二人来,抬头,笑呵呵道。

“赵庄主,这一锅东西快熬好了。”

赵牧之看着锅里的成果,满意地点头。

蒙妍将树皮堆在一旁,脑袋也跟着凑过来。

锅里装着的是类似浆糊的粘稠浓浆。

另一边,还有人正将她刚捡回来的树皮扔在锅里。

蒙妍也算聪慧,瞬间领悟。

“这浆糊难不成都是由这些树皮熬出来的?”

原来这就是师傅说的大用处。

但她还是不解,这和造纸有什么关系?

“师傅,我还是没看见纸啊?”

“先别急,下一步将这些纤维捣碎变成纸浆,再盛出来晾干,就可得到纸了。”

啥?

用这些浆糊来造纸?

蒙妍更懵了。

实在想不出来这浆糊是如何变成纸的。

半天也想不明白,干脆不想。

站在一旁,看着这些壮汉熟练地操作着。

每一道工序都是有条不紊。

今天天气也好,太阳晒得很快。

半晌过后。

一名壮汉捧着晒干的纸,送到赵牧之面前。

“庄主,按您说的,都已经做好了。”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