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六年(1633年)注定是大明王朝的多事之秋。

正月,明将曹文诏入山西平叛,败义军于盂县,杀混世王等。

二月,农民军攻入河北,杀参将杨遇春,败左良玉,连下赵州、西山、顺德、真定等地,实力大涨。

五月,蒙古河套部落进犯宁夏,明总兵贺虎臣战死。

六月,崇祯皇帝依太监张彝宪所请催交天下欠赋一千七百万两,天下大惊,农民破产起义入民军者更甚。

同月满清在孔有德的引导下兵袭旅顺,明将黄龙、李帏鸾等战死。

七月,满清兵略山海关。

同月,有山东士绅王万和报官于登州府衙,其有三艘货船于登州沿海被劫,损失财物无数。

八月,葡萄牙澳门总督报知大明帝国南京留守府,澳门不加劳炮厂有一铸炮工匠失踪。

………

一个团体,最重要的就是各施其职,把所有的希望都压在关键的几个人身上,对团体的将来绝对会是一场灾难。而唯一避开灾难的方式就是各施其职,做到众人分工明确。

按照约定,刘浩很轻松的就劫得了王员外的货船,押船的是王管家的儿子王三。为了表示海匪凶横,王三以及几个家丁一手拿着刘浩给他的银子,一手互相在身上砍了几刀,就回登州交差报官去了。

现在刘浩正在摆弄着两台床弩。弩被打造的很是结实,摸着后面那几条牛筋的弓弦就知道力量十足。

刘浩又摆弄着查看一根足有一人高的弩箭。弩箭很是锋利,箭头足有半米,有着带着倒刺的三条棱边,棱边之间各有血槽,在阳光下不住的闪着寒光。箭头被装上了一根结实的木杆,木杆后段带有一个牛筋的绳环,可以用来绑上绳索。这其实就是一根长矛。

床弩的威力很大可以把一根带着绳子的弩箭射出百米以外,然后狠狠的钉在土墙里,尽没其身。

刘浩给弩箭取了个叫三棱军刺的名称,说是自己的发明,很是得意。打制弩箭的王七六很不满意,说这应该叫破甲锥,先前早有了。王七六现在变得不再那样唯唯诺诺了。吃了几天饱饭整个人都变得精气十足。打制了几门火统,就知道刘浩已经舍不得吃他的肉了。所以在打制器械上,他总是和刘浩唱反调,他觉得刘浩一点都不懂工艺。刘浩看看同在一旁的杨定河,杨定河抬头看太阳的表情,都知道他已经认同了王七六的说法。

这让刘浩很丢脸,丢脸的结果是,破甲锥仍然被强横的命名为三棱军刺。唱反调的王七六则被要求全力打造三棱军刺(不加倒刺)以及火统。杨定河则被刘浩要求要在月余之内,让岛上众人学会队列走位以及火器三段射击。

床弩被装上了船头,一起的还有大量的绳索以及几个密封的圆木桶。木桶带有铁环,可以把链接弩箭的绳索拴在木桶上。为了木桶以后在水里更加显眼,刘浩还奢侈的把木桶涂上了黄色的漆料。

刘浩要去捕海龙公,在他回来的那天就被杨老头宣扬的岛人尽知道。杨老爹和几个有见识的渔民又苦苦劝说了几次,然而刘浩却是铁了心了。众人无耐,只能努力加固船只准备物资。

屠夫苦着一张脸站在刘浩的旁边。这次出海刘浩是不准备带他的,而是带李朝义、杨老爹、以及随着老爹一起新投刘浩的十几户青壮男丁。

“大哥,你这事分的好不公道。这事他怎么能让小货郎(李朝义的外号)去了?他就是一个卖布头的,除开缺斤少两,他那啥都不会”?屠夫是个杀猪的,所以他理所当然的认为杀猪宰牛,包括这捕杀海龙公的事也应该属于他来动手。

“你个杀猪的,你又在胡咧咧什么了”李朝义一把不满的拽住屠夫。

“那你说我该让谁去了”。刘浩笑了笑,挥挥手压住了李朝义对屠夫问道。

“我啊”,屠夫向前一步,顶开站在他和刘浩之间的李朝义。李朝义一时不查,差点被屠夫一屁股顶翻在地上。气的李朝义满脸通红,对着屠夫冷哼一声。

屠夫对于李朝义的不满,并不放心上。

“大哥你看,我老李不是吹,我三岁杀鸡,五岁屠狗,十岁就跟着我老子杀猪卖猪肉。这操刀杀牲,对我那就是家常便饭。大哥你在看看他.........”。屠夫一把又抓过身后的李朝义,“你看他,这细皮嫩肉的,拿根筷子身子都得晃三晃。我可听杨老爹说了,那海龙公可不是一般的家伙,个头超大。就他这样的小胳膊小腿,给别个塞牙都不够个啊”。

屠夫的一席话听的刘浩是满肚子打滚,却气的李朝义两眼外翻,“怎么说,那你杀猪的就够给塞牙缝了”?

“什么塞牙缝啊”。屠夫一把扯开自己的衣襟,一身黑亮亮的肥肉就露在了众人眼前。他拍拍胸脯,又绻绻自己的胳膊,裂着嘴说道“就我这身板,我这力气,一头牛我也能轻松放翻。再配合上我的开山大锤,管他什么海龙公都只有哭瞎的份”。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