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万和是个举人,是登州府排的上名的士绅,可是他骨子里仍然更多的继承了王家世代的商人本分。不然他王老爷也不会掉身价的亲自抄手跑船行商了。

平日里王家虽然不像别的家族那样霸占良田,强买强卖的欺男霸女。但也说不上为富一方,造福乡梓,顶多就是做好一个本分而已。

有明一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自己就开了一个坏头。经济上,他一面认为农为根本,对从商之人严酷打压其社会地位,杀了自愿帮他建城的沈万三,却又在经营上对商业薄税甚至不收税。一面又厚待皇族大赐分封,为了拉拢官僚,如以前各朝一样,许愿读书有功名之人免税免役,导致本就不厚的国家财税大量流失。到了明朝中期,在下层国家平民人口滋长,上层耕地又被欲望更甚的皇族官僚霸占,致使流民遍地,国家财政亏空。在政治上苛待官员,继承蒙元旧制,体罚官吏(常在午门外拔光衣服打屁股,这在元以前是没有的。我个人认为元朝的这个制度,原本一开始就是从精神和肉体上羞辱汉族官员,打压儒家思想)。朝臣工薪极低衣食难保,和其所属的政治地位完全不匹配,致使官吏经商,加重了贪污腐化。

在大明王朝前期皇帝个人勇猛,靠着厂卫监控严刑大杀,从表面上控制了官场败坏速度。到了中后期,法律失去监管,吏制迅速败坏。如后期当万历想收取商税,则被官吏和史书骂到后世,“违法祖制,与民争利”,且官商乡绅互相勾结直接驱赶皇帝的税官。然而这里的民早已变成了官了,万历收取商税一点没错,错就错在他是找变成了“民”的官员乡绅要银子了。

朱元璋从一个乞丐出身,到一位重建汉家江山的帝王,堪称雄才大略。但这样的帝王,他的出生就决定了他眼光的局限性。说到底朱元璋是贫民出身,所以他也就有着普通小农老百姓根深蒂固的思想。

对农民而言,土地最重要,所以他看重土地。他又是一个大家长,子孙后代很重呀,所以他厚养皇族。官员百姓对他来说,不过变相的一个是奴才,一个是佃夫。他对官员可以说是苛刻极致,且又严刑律杀。对百姓,他继承了元制,分匠,农,兵户等,家家户户代代世袭,做工的永远做工,种田的代代种田,当兵的祖辈都要是厮杀汉(且军中官位也是世袭制,为中后期明军战斗力极端低下种下了恶果),世世代代永无出头之日,严重阻碍了社会发展。

在后世,大家都说是满清让华夏落后三百年,被西方奴役近百年。其实这并不全然是满清无能,只能说是清承明制。历朝历代都这样,当朝都是在前朝的错误上改造自己。汉随秦制,再有唐借隋鉴,后唐为宋镜等等。满清的统治只是在明朝败亡的基础上总结原因。明有宦官乱政,清的宦官只能在皇宫里当乖宝宝;明皇族臃肿,把皇族当猪养,满清就极力控制培养皇族(整个满清帝国皇室,确切无几个酒囊饭袋);明朝和士大夫离心离德,而满清却在太平天国后出现了“同治中兴”之治;明朝的言论自由造就了东林党及一堆的不利于皇权以及国家统治的言论,满清就大兴文字狱对言论国事正统者杀;有明一朝对外刚毅不折导致后期两线开战,所以满清在对外战争不利时就迅速求和;明朝士兵待遇极低,所以满清就厚养八旗………。

这里也有人会说,满清讲究骑射不重火器。其实人家并没错,原因就是人家就是靠骑马射箭打赢了火枪大炮的大明王朝。又有人说满清闭关锁国,关键明朝也是这样做的,这哥两个都撤销了市舶司,开了一个口岸意思一下,人家实行的都是朝贡商贸。那时候锁国并没有看出有什么坏处,到了后来吃亏想改,已经来不及了。一方面是它闭关锁国养肥了一群即得利者和老学究,阻力太大;一方面洋人用炮逼着让开门,傻子也知道你让我开门绝对不是送钱来的。它们唯一错的就是,不知道任何事物的发展就是一直向前的,凡事不进则退。更重要的是儒家讲究“华夏入狄夷则狄夷之,狄夷入华夏则华夏之”。对于大汉华夏的江山而言,前面的匈奴,契丹,女真,蒙古.......等少数名族的入侵,一群儒酸用这句话掩盖掩盖都过去了,毕竟都是黄皮肤黑眼睛,事情过个几十年,就谁也分不清是谁了,如同现在岳飞,文天祥等不再是民族英雄一样的道理。可谁让满清的时候,华夏的江山又让一群蓝眼睛、黄头发的怪物敲了闷棍了,最后还的加一个给华夏当了奴才几千年的倭奴。更过分的是这些家伙本事不到位,后面又被我们给干趴下了。这时候就得有个混蛋来被黑锅,这时候满清就不错,腐败,愚昧,自大,活该被骂了近百年。

我们今天用后来人的角度看问题,其实是两个朝代都走了两个极端。哲学一点的讲就是“我们要用辩证的方法来看待问题”。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一点小观点,扯的有点远了。

王老爷的本分就是安心赚钱,什么修桥铺路,捐钱纳税,这都是官府朝廷的事。国家有事,自己在公开场合说句“民生艰苦”,然后假装掉滴眼泪就行了。再最多就是在背后偷偷在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