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练拳习武,展熊不觉得自己在混吃等死了。让武艺更精湛是为了日后能够更好教导那些还未见到的少年,那些少年是青年近卫军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习武就等于工作,工资终于拿的心安理得。

虽然如此,他还是免不了每日去查看盖房子的进度。

工匠们建造速度并不慢,黄泥寨多的就是黄泥,加上谭鹏教给他们的分工法,效率大大的提升,土坯房一个接一个的成型。还好是鸟不拉屎的黄泥寨,大兴土木也没人来管。

那些少年还没影,张三先送来了一个只有约么十五岁的小丫头。

谭鹏觉得宋朝女人取名很有意思,大致分为几种组合。沿用最多的是姓加数字加娘的形式。比如,王小娘,孙二娘,李三娘,可以一直排到几十个。再复杂点,就是姓加任意一个字加娘,比如张慧娘。还有双字,最出名的就是李师师了。

张三送来的这个小丫头,姓张名小娘,小名包子。包子的大名很土,小名很屯儿。但是小丫头长得很清秀,她的父母供养好几个孩子,养不起她了就将她卖掉。

谭鹏吃过这时候的包子,与其说是包子不如说是蒸饺,因为是死面,就是冷水面做的皮包的素馅包子。而现在的馒头,更像是后世的包子,是发面的,多为肉馅。

小女孩眼神怯怯,总是低着头看着脚尖儿,手扯着自己麻布衣裳的衣角,一言不发。

“包子,以后你就住在书院,我教你下厨,你就负责我的饭食了。”谭鹏对气质成熟一些的女人更感兴趣,对包子这种豆芽菜无感,只是这丫头看着可怜,说话语气都柔和几分。

书院有学生每日执勤打扫,倒是不用包子。柴火每日有寨民送来,谭鹏如数给钱。挑水有彭嘴儿这小子在,也轮不到她来干。

所以,包子的任务还算轻松。

包子大着胆子抬起头偷瞧了谭鹏一眼,轻轻地喏了一声。

家里的人口总算多了起来,一个彭嘴儿平时跑腿,一个包子给做饭,谭鹏觉得自己可以过上大爷的生活了。有人矫情的说不习惯被伺候,谭鹏不矫情,他很满意这种生活。

包子是会做饭的,可是当她看到厨房琳琅满目的作料,她蒙了。很多人家,所有调味品就只有盐,逢年过节有荤油,老醋都不常见。她发现,这些作料都是用透明的好看的琉璃罐装着的,颜色各异。

谭鹏将这些调味品一一打开,让包子每种都挑着一点在舌尖尝试。酸甜咸辣鲜麻,那些味道简直比她人生还要精彩。

说来奇怪,在信息碎片化的后世,谭鹏做什么事都没耐心,别说教别人什么,自己学习都不愿意动脑。可到了宋朝,手机没了,电脑没了,电视新闻看不见了,他的心反而静了下来。比如现在教这小丫头一些事,他一点都不感觉厌烦。

没有结合食材的单一调味品味道,谭鹏是不喜欢的,但是他发现包子很喜欢,竟然又挑了一点耗油在口中,还砸吧砸吧舌头。

包子在学习新式厨艺的过程中,渐渐地放开了。本就是鲜花灿烂的年纪,应有活泼的本性才是。谭鹏为人和蔼,说话的语气比她的家人对她还好。还有,那些各种各样的味道,让她变得开心。

“官人,这个辣椒粉是用什么做的?”包子好奇的问道。

“看你笨的,辣椒粉当然是辣椒做的。”

“辣椒是什么?”

“辣椒是一种食物,很辣。”

“为什么我从没见过辣椒。”

“因为这是我朋友从海外带回来的。”

“这个像冰一样的是什么?”

“冰糖,很甜的。”

“官人,我要!”

“……”

家里有一个完全适应并和自己生活方式相同的人出现,让谭鹏觉得活得更加惬意了。包子是个懂得眉眼高低的好孩子,虽然也喜欢刨根问底,但很好糊弄。

谭鹏还让她跟着去书院学习。

朱栋自从谭鹏回来,就再有在书院出现过。据梁豆说,朱栋好像每天都去隔壁村。展熊将朱栋的话都对谭鹏讲了,一再强调朱栋当时说的话,为的是谭鹏不要去找朱栋麻烦。

谭鹏没有去找朱栋麻烦,他很尴尬的分析出问题所在,朱栋似乎那日无意瞧见他调戏人家的娘亲,才惹出一堆事,就没有莫名其妙的仇恨。

大宋各个层面气氛很宽松,比如夜禁就几近于无。资本环境和人文气息互相影响,对于许多出格的事的容忍度很高。谭鹏在想,就算青年近卫军的名字叫了出去,或许也没人来管。

就像弓箭社,弓箭也算违禁武器,但是弓箭社人人配有。《刑统》上说:诸私有禁兵器者,徒一年半。但大宋玩弓的人多了去,前些日子谭鹏就见有一个县城的富家子弟带着人去狩猎。弩的数量之所以少,一来造价昂贵,二来零件精巧不是每个工匠都能打造,这才导致民间稀少。如果弩容易制作,他相信民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