块肉。周昕自然不同意这件事,但一来陶谦在丹阳威名赫赫,不是他能相比的,二来刺史陈温默许了陶谦的作为,他即便要找人告状又能找谁?这笔账,于是就被周昕记在了默许陶谦的刺史陈温头上。

这才有了周昕不仅不按规矩向州府缴纳钱粮,反而经常截断州府运往会稽的钱粮通道。且为了巩固自己的势力,周昕也在养兵,众不在五千之下,单因为要养这些兵,周昕也不会给陈温送钱送粮。

周昕从中作梗,在会稽肩负平定、防范山越蛮人之责的朱符、贺齐就不答应了。他们不会把火气撒到同是州中人的周昕身上,而又是把黑锅砸在了陈温头上。州府不给,我们怎么守护州郡百姓不受乱军滋扰?

听完戏忠与郭嘉的分说,许褚心中不由好笑道:扬州刺史陈温,贵为一州之长,不想却像极了一个新过门的小媳妇,到处受气还有气不敢发。

许褚开小差的功夫,徐庶补充道:“原本吴郡太守盛宪与方伯陈公较为亲密,可为陈公之强援,可惜盛孝章出自会稽寒族,在吴郡世家、会稽世家面前抬不起头,他本身博学通史,治兵、治民的本事稀疏平常,也有被门下属掾架空之嫌。盛太守自顾不暇,陈公更加孤立无援,扬州之事,究竟谁说了算,犹然未知也。”

许褚哭笑不得,原来不仅是自己这样的武人,天下的太守、刺史里还有士人出身,名声显达但亦被当地士族不待见之人。陈温、盛宪就是其中之二,此间不意道出一个至理:乱世将至,欲成大事者,名声得要有,兵马良将也不能缺。

陈温不知兵事,不谙或不喜权谋,所以州中士人为高官者轻慢他,便有了种种嫌隙,又因为陈温不能善加处理,嫌隙日渐加深,轻慢之心日益增加,最终成了一个不良循环。

许褚当过颍川太守,跟颍川的士族打过交道,他能理解陈温的难处。理解归理解,不过陈温数派官吏到庐江郡募兵征粮,身为庐江太守,他必须要反对。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