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也有二十万石!君心何其不足也!”

许褚心中冷笑。

杜佑跟张礼两人老成忠厚,沉稳有之,公心有之,就是心眼太少。许褚因为要屯田,因为要在颍川东边的矿山冶铁,更因为屡次出兵,募兵,练兵,包括招揽人才等用度,以阴修留下的两万石跟鄢陵县韩家留下来的粮食,根本就不够用。

他是让徐庶向鄢陵的豪强借了些粮的,屯田的时候,枣祗又请荀氏、钟氏等郡中名族出面,向郡中豪强借了一部分粮食,用作流民开垦田亩时候的用度。

放在往常,这部分粮食拖着暂时不还是可以的。可惜许褚现在被拜为庐江太守,也是不得不还了旧账。试想他人还没到庐江,借粮不还的污名就已经先到,让他如何取信于庐江士族、黔首。

徐庶算过账,要还的粮食大概在三万石,最大的支出就在军费跟流民身上。且军费上的支出以后也少不了,此次带往庐江的部曲、义从,少说也有几千人,每个月光军粮开销就在万石左右,还不包括以后要新征的士卒,以及麾下这群人才、进入庐江郡后辟用的官吏的每月支出。

要想游刃有余,至少得带三十万石粮去往庐江。

所以许褚的态度也一改往日对颍川士族的温柔可亲,分外强硬地说道:“诸君不用多言,粮食一事,在下已有定案,保管不会太过分就是了。除此之外,实难做出更多的保证。”

一句话噎地杜佑、张礼相顾无言,愤愤然看向荀谌。

荀谌仿佛没看见杜、张的脸色,自顾自道:“那敢问君侯,铁是不是也这么处理?”

许褚点头道:“亦如此,届时会让元直与诸君接洽。”

“君侯执意如此,谌等无话可说。”荀谌起身告辞,“但愿君侯还是以朝廷为重。”

许褚笑道:“友若,你却是与我见外了。在洛阳时我曾拜访小荀君,有幸在府中见到贵族另一才俊荀公达。文若与公达当时劝我速速离京,友若认为因为什么?”

荀谌思索片刻,道:“因怕董卓对君侯不利?”

“除此之外,文若与公达都盼我能在庐江壮大声势,与在京的诸公遥相呼应,制约董卓。除我之外,还有泰山鲍允诚也返回了家乡。如若所料不错,鲍允诚也必被拜为守、相。”

荀谌饶是心思敏捷,此刻也不知如何回话了。荀彧、荀攸是荀氏一族最出色的两个后进,先后被举入朝为天子近侍,他们很大程度的代表了荀氏一族的态度,况且因为荀爽现在也在洛阳的缘故,他们两说的话到底有没有荀爽的授意,隔那么远,很难弄清楚。

荀谌权衡再三,向许褚行礼道:“君侯忠正不阿,谌素来都深信不疑。便且告退,等君侯出了章程,让元直走一趟便是。”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