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很喜欢郭嘉,他跟郭嘉之间的关系甚至比在下首陪坐的族弟荀平还要亲近。对郭嘉来说,荀彧亦师亦友,这一点荀彧很清楚。只可惜郭奉孝不肯出仕,而是在各地游学历练,结交当世的英杰。

他们两个都有才学智谋,历史上都是曹操的谋主,但对大汉王朝的态度,却有着根本性的区别。

荀彧出身望族,他的叔叔荀爽现在担任从事中郎,不仅是天子近臣,还是大将军何进的心腹,可见朝廷对荀氏一族的器重,以及荀氏在朝野的名望。郭嘉则不然,他跟徐庶一样,出身寒门,但应该比徐庶的条件要好一点,能够结交到像荀彧这样的人。

所以对于大汉朝廷,荀彧是忠心不二的,他的志向就是振兴大汉,出将入相。

郭嘉的态度就很玩味,他四方游历,眼见百姓困苦,吏治昏庸,早就预料到天下即将大乱。于是才将自己隐藏起来,专门去结交天下英杰,以求能在乱世中有一番作为。

这天傍晚,郭嘉刚从洛阳回来,就来拜访荀彧。此时西乡有人刀断泳溪桥的壮举已经在阳翟传开,于是便有了刚才两人的一番对话。

荀彧说完,郭嘉也不马上接话,只是笑着将酒一饮而尽。他仪态潇洒,恣意非常,与拘谨而坐的荀平反差极大。

“文若,这次返乡前曾在京都见过伯求,他告诉了我一件很有趣的事。”郭嘉岔开话题,忽道。

伯求即是何颙,是天下名仕,与袁绍曹操等人关系密切,跟荀彧也很早便相识。

荀彧问:“伯求说了什么?”

郭嘉舔了舔嘴唇,眯着眼道:“他告诉我,陛下已经一个多月没有上朝了。”

哐当!

荀彧的酒杯掉在地上,天子的身体,已经虚弱至此了么?先是惊愕,继而生气。他愤怒何顒居然私下里与人议论天子,也愤怒郭嘉将此事轻描淡写的说给他听。

郭嘉那是什么表情?事不关己,唯恐天下不乱?

荀彧拂袖,不悦道:“奉孝,你我为大汉臣民,岂能私自议论天子?此事不提也罢!”

郭嘉暗自后悔:我居然忘了文若是忠直无双的真诚君子,实在该打。当下起身告罪,推做酒后胡言。

如此一闹,大家都没了谈性。郭嘉敬了荀彧和荀平一杯,便要告辞。荀彧心情极差,也不挽留,权让荀平去送郭嘉,自己径自回房。

“文若忠君体国,嘉真不该与他说起此事。荀君待会再见到文若时,麻烦再替嘉告罪则个。”到了门口,郭嘉对荀平说道。

荀平应允,郭嘉想起一事,又道:“席间听你说之前遇到的谯县豪杰许褚,府君可有重用?”

荀平如实说了,郭嘉叹道:“惜哉,惜哉!”

“奉孝何处此言?”

郭嘉不答,骑马而去。心中却在想:如此勇猛将才,亦不能被用,大汉的气数,我看也就这样了。

…………

徐福内心此刻一大堆疑惑,这几个人是谁?为什么要救自己?他认识许多好勇斗狠的年轻人,多到连名字都记不全。但至少见面后,还是能识得对方的。尤其是那为首的大汉,身长八尺余,竟一刀将那泳溪桥给断开,要是与他相识,又岂会全无印象?

徐福在打量许褚,许褚正好也一边将手掌粗略包扎,一边偷瞄徐福。这徐福眉目舒朗,体态修长,自有一股英气傍身,果然一表人才。

见徐福作势要拜,许褚一手将他扶住,笑道:“不必如此,在下谯县许褚,表字仲康,幸会徐福兄弟。”

子范也说道:“俺们犯显救你,是看重你帮朋友报仇的义气,哪是求报答的,兄弟莫来这一套。”

徐福无奈,只得草草行了礼,算是谢过。

“徐福兄弟可有字?”

“年前行了冠礼,表字元直。”

古人二十岁行冠礼,原来徐福现在才二十一岁。之前许褚旁敲侧击,从兄弟口中得知自己今年二十三,却是比徐福要年长。

许褚从怀中掏出水囊,自己喝了一口,然后抛给徐福,问道:“不知元直今后有何打算?”

徐福接过水囊,似乎犹豫了下,还是仰头将水喝下。他们逃脱后,马不停蹄地跑了半天,嘴唇干裂,几口水下肚,徐福不由舒服地哈出一口气。

“暂无打算,几位为救徐某,不惜与官府中人拔刀相向,虽然化了妆不好辨认,但总有被识破的风险,不知几位的打算是什么?”徐福却是反过来问许褚。

许褚背过身去,装模作样地长叹一声,心里正在想腹稿,或许接下来的对话,会直接关系到徐福是否愿意跟着他一起干。

众兄弟看得到许褚的神情,不约而同地想:大哥这架势,是要说谎诓人了。大哥自生了病后,手上功夫不如以前,嘴上功夫倒是日益精进啊。

许褚回过身看向徐福,先是说了在谯县时力敌黄巾贼的事。随后又将救下郭图,被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