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楚、燕、齐四大诸侯国占据了整个大周朝近一半的疆域,虽然其国内也有次一级的诸侯国存在,但是仍然是大周最强的四个侯国。

而其中更属齐国与周朝中枢朝廷矛盾最大,只因燕国据北地抗衡东北诸蛮族,秦国据西部抗衡西域蛮族,楚国据南地威慑南蛮诸族。大周虽然有削弱之心,但一是有太祖遗诏,二是又不能太急躁,否则整个大周就得直面四夷蛮族。

反而齐国因据大周东部,靠海而立国,没有蛮族侵扰之忧。国内盐铁资源丰富,加上海运通商便利,这些年来慢慢发展,使得齐国成为天下第一富裕诸侯。养出披甲之士数十万,兵甲之精比皇朝还要精良。几代齐王更是野心勃勃,早已不把中央朝廷放在眼里,野心勃勃路人皆知,成为大周一大心腹之患。

此次皇都被契丹大军围困,烽烟燃起月余,早已是惊动天下。只是因为之前齐玉前身的昏庸作死,令诸侯踟蹰不前,迟迟没有派出援兵。当然也不是没有看热闹,甚至借异族之手颠覆大周的想法。

但当代齐王在了解皇都详细战局后却是大喜过望,当即点兵十万众,再说服燕国出兵五万,另外十几个诸侯国出兵五万,总计十八路诸侯集合二十万大军,浩浩荡荡的向着长安开进而来。齐国一向不服皇朝号令,此次却是一反常态第一时间出兵支援,令天下诸侯错愕不已。只是大军自开拔之日起,日行三十里便安营扎寨,不急不慢的样子走的那叫一个稳当。这就更加反常了,好在天下不是没有聪明人,对于齐王的心思心领神会。都漠然观望,等着好戏上场,大周国柞三百年,诸侯早已与中枢离心。现在就等着有个出头鸟把最后这一层窗户纸捅破了,而齐王就是这个迫不及待的出头鸟。

大周今年绝对是流年不利,前面刚驱赶了豺狼,后面又来了饿虎。齐王集结的这十八路诸侯联军对于齐玉这个皇帝来说,一不小心就是要命的存在。

此时的长安城,残破不堪的城墙上,齐玉望着城下十里外旌旗招展的诸侯联军,心中充满了焦虑,惊恐,以及愤怒。

怒的是这个贼老天,自打来到这个时空后,好像就不准备让自己安稳。要命的事情是一件接一件,唯一给的金手指天子剑还是限制极多。现在好了,数遍整个京城长安,满编而战力齐整的就只剩下一万禁卫军了。

怎么抵挡二十万诸侯叛军?

是的,在所有人眼里,眼前的二十万诸侯大军已经是可以归类为叛军行列了。

“陛下,圣人云,两军交战攻心为上。如今圣上自然可以神威天降,眼前这些叛军翻手间便可化为飞灰。但毕竟都是大周子民……”兵部尚书见齐玉双眉紧皱,遂上前说道。

“爱卿的意思是?”齐玉问道。

“臣观前方军阵,共有十八路诸侯旗帜,其中以齐国与燕国为首。天下八百诸侯世受皇恩三百余年,唯齐王不服朝廷号令由来已久,而燕王却不曾有过暨越之举,相信此番必是受齐王携裹,再加上其余各路诸侯多为摇摆不定之辈。老臣自荐前去游说,想必可收成效。”

“爱卿之策当为上策,但之前派去的两路使臣都再无消息,你这一去可是生死难料啊。”齐玉想不到这个老兵部尚书这么有胆量。

“皇上不必为臣担心,身为人臣,为君分忧乃是当作之事。何况,老臣恬为兵部尚书二十年,在诸侯面前还是有几分薄面的。”兵部尚书说完,朝着齐玉拱手一拜,便翩然而去,走的非常果决。

看着老头的背影,此情此景之下让齐玉心底产生了风萧萧兮易水寒的凄凉感。

这个大周好像已经病入膏肓了,异族叩城,只有皇后一介女流带兵抵抗。诸侯反叛,也只有一介白发老臣只身入虎穴。天下虽然富足,但是朝廷却无可用之人,怎么看都是充满了末代王朝的感觉。

此时在家休沐的一众大臣已然集合而来,刚到城门下,便见到兵部尚书带着一个仆从,轻装便马,似是要出城而去。

便纷纷上前询问,得知诸侯联军非但不是来勤王,反而有叛乱之相后,纷纷大惊失色。进而乱哄哄的冲上城墙,拜倒在齐玉面前哭喊:“陛下,国朝不靖啊,此乃臣之过也……”

齐玉懒得听这些套路话,唤众人起身后便不再搭理,看着已经出城,单骑朝着大军行去的兵部尚书,脸色无悲无喜。

却说诸侯军阵内。齐王与燕王对话过后,兵士来通报白云城主叶孤城求见。

大周爵位承上古周朝分:公、侯、伯、子、男五等。公侯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后周公居摄改制,大其封,公五百里,侯四百里,伯三百里,子二百里,男百里,也一并沿袭过来。

而叶孤城正是大周八百诸侯之一,位列一等郡候,封地为东鲁白云郡,故人称白云城主。

此次响应齐王,十八路诸侯联军赴京城。但是一路走来,叶孤城疑惑越来越多,之前京城烽火信号越来越急迫,身为联军统帅的齐王却是令大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